南海所对美济礁鱼类资源演替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院级海湾与岛礁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在南沙美济礁这一典型岛礁水域的鱼类资源演替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证实了美济礁在我国2019年实施生态修复后,水域的鱼类资源正逐步恢复。相关研究成果以“Species composition and long-term dynamics of coral reef fishes at Meiji Reef, Nansha Islands”为题,发表于《Regional Studies in Marine Science》(IF:2.4,JCR 1区)期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谢宏宇为第一作者,王腾副研究员和刘永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采用延绳钓、手钓、流刺网、潜水捕捞、eDNA等多种调查方法,整合1998-2019年的历史调查数据和2020-2024年的现场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美济礁珊瑚礁鱼类群落结构的长期演变特征。截至2024年,在美济礁共记录珊瑚礁鱼类353种,隶属14目61科162属。鱼类群落以小型鱼类(43.81%)和肉食性鱼类(74.92%)为主;大型肉食性鱼类物种数比例较1998-1999年的水平显著下降,小型肉食性鱼类比例明显增加,且肉食性鱼类整体平均体长与体重显著降低;不同时期之间肉食性鱼类物种的相似性系数较低,均表现为“极不相似”或“不相似”,反映出群落组成显著更替。与2016-2019年相比,2020-2024年期间大型肉食性鱼类以及珊瑚礁依赖程度较高的鮨科等类群的物种占比明显回升;与之相反,小型肉食性鱼类及对活珊瑚依赖程度较低的羊鱼科等类群的占比则显著下降,这种变化趋势显示出美济礁2019年生态修复后鱼类资源正逐步恢复。珊瑚礁鱼类群落长期监测能更加全面揭示区域鱼类演替规律,对推动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2YFC310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473161)、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23MS124)、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项目 (NFZX2024,SYHZX202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025RC03,2021SD04,2023TD16)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long-term dynamics of coral reef fishes at Meiji Reef, Nansha Islands https://doi.org/10.1016/j.rsma.2025.104497
分享到朋友圈